国产精品久久777777蜜桃,日本亚洲aⅴ中字幕区,91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日摸夜夜夜无码专区

國內垃圾焚燒發電市場現狀、競爭主體、商業模式、發展趨勢分析(上)

發布時間:2020-07-21 |瀏覽次數:16

垃圾焚燒處理主要包括垃圾焚燒、煙氣處理和余熱利用三部分,垃圾焚燒發電主要的熱力系統包含三大主機:焚燒爐、余熱鍋爐、汽輪發電機組,發電效率主要取決于這三大主機的性能。就技術而言,該領域涉及焚燒、機械傳動、尾氣處理、發電等多個學科,其中最核心的是焚燒鍋爐。

隨著我國城鎮化率日益增長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產生的垃圾量逐年遞增,垃圾圍城危機日益嚴重。垃圾填埋、堆肥處理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大部分垃圾填埋場飽和,由于土地緊缺和環境的要求,在不同的城市根據實際情況發展垃圾焚燒發電(供熱)技術,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就顯得更加迫切。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文,明確提出要加快編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作為綜合廢物管理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垃圾發電將在接下來10年迎來更多潛在商機。本文重點從國內垃圾發電發展現狀及趨勢、市場潛力、主要市場競爭主體、關鍵技術設備、商業模式及經濟性幾個角度進行詳細分析闡述,并提出相應的投資建議。

一、國內垃圾發電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生活垃圾資源分布及利用情況

隨著我國城鎮化率不斷增長,城市垃圾焚燒產能開始明顯加速釋放。2018年,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約為22801萬噸。目前,我國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焚燒發電和堆肥三種方式。隨著城市對環境要求日益趨嚴,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逐年提高,2018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99%,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22565萬噸。其中,生活垃圾填埋處理量11706萬噸,同比下降3%;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10185萬噸,同比增長20%,見圖1。

垃圾焚燒正取代垃圾填埋成為主流。垃圾堆肥對土壤的負面影響較大,垃圾填埋一直是主流模式,但近年來,由于當前我國各地城市土地價格普遍呈現上漲趨勢,造成垃圾填埋的成本走高;另一方面在于城鎮化率的推進造成城市用地緊張,基礎設施用地供給整體呈現萎縮趨勢,垃圾填埋場的用地受限。填埋處理的垃圾占比持續下降,從2009年的79%下降至2018年的52%,正在被垃圾焚燒處理逐步取代,見圖2。盡管如此,2018年我國垃圾焚燒處理占比仍僅45%,而歐日等大多數發達國家比例基本保持在70%以上。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的垃圾焚燒處理占比仍相對較低,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其中,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的垃圾焚燒處理量占全國總垃圾焚燒量比重分別為65%、1 6 % 、1 6 % 和3 % 。分省來看,僅江蘇、廣東、山東、浙江四省的垃圾焚燒年處理量占全國的46%,分別為1329萬噸、1242萬噸、1116萬噸和981萬噸,見圖3。河南、陜西、遼寧垃圾填埋處理占比仍舊較大,尚有很大的垃圾焚燒處理市場替代空間。

(二)垃圾發電市場規模及區域分布

相較而言,垃圾焚燒處理具有“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優點,而且焚燒處理設施占地較省,減量效果明顯,生活垃圾臭味控制相對容易,在安全無害高效處理生活垃圾的同時,還能利用其焚燒所產生的余熱進行發電(供熱)利用,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是目前國際和國內普遍推崇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

隨著垃圾處理、利用技術不斷成熟,我國垃圾發電已成為城鄉基礎環保設施的一部分,發展迅速。垃圾發電在2015年經歷了短暫停滯之后,一直呈高速增長態勢。2017年,我國垃圾發電裝機增速已明顯高于農林生物質發電。這主要是由于2016年10月,國家四部委聯合發文《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設市城市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總處理能力的50%以上,全部達到清潔焚燒標準。2017年底,又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規劃選址工作的通知》強調,焚燒發電是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方式,對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改善城鄉環境衛生狀況,解決“垃圾圍城”“垃圾上山下鄉”等突出環境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受政策利好影響,2018年我國垃圾焚燒發電成為規模最大的生物質發電形式,見圖4。其中,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廠垃圾發電裝機容量889萬千瓦,同比增長23%,發電量4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見圖5。考慮到“十三五”收官與待釋放產能充足等情況,預計2020年垃圾發電裝機容量將達1200萬千瓦左右。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地區,且多集中于發達省市。經濟相對發達的華東地區發展規模較大,垃圾發電裝機488萬千瓦,占全國垃圾發電總裝機容量的53.3%。其次是華南地區,垃圾發電裝機133.4萬千瓦,占14.6%;西南地區,垃圾發電裝機85.6萬千瓦,占9.3%;華北地區,垃圾發電裝機80.9萬千瓦,占8. 8 %;華中地區,垃圾發電裝機77.7萬千瓦,占8.5%;東北地區,垃圾發電裝機35.1萬千瓦,占3.8%;西北地區,垃圾發電裝機15.7%,占1.7%,見圖6。2018年新增垃圾發電裝機容量189.6萬千瓦,全國新增裝機容量前十名的省份累計新增裝機容量為163萬千瓦,約占總新增裝機的86%,仍集中在華東、華南地區見圖7。

截至2 0 1 8 年底, 我國垃圾發電項目已覆蓋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浙江、廣東、山東、江蘇、安徽等全國排名前10省的總裝機容量為696萬千瓦,約占全國總量的76%;10省總發電量、上網電量分別為378億千瓦時、305億千瓦時,在全國的占比均達到78%,見圖8。

(三)存在的問題

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在步入快速發展軌道的同時, 低價競標、補貼滯后或不到位、運行成本高企、鄰避效應、技術裝備對外依賴度高等問題開始制約行業發展。

1)低價競標導致產業惡性循環

一方面是垃圾發電廠規模減少,另一方面是垃圾處理補貼價格開始斷崖式下滑,行業陷入低價競標的局面。而低價中標項目存在拖延工期、降低工程質量,惡意偷排、建而不運的可能,企業會以降低工程建設或運營標準為代價拉低成本。有企業不是以處理垃圾為目的,而是以賺取政府補貼費用為目的,讓垃圾發電產業惡性循環。

(2)補貼滯后或不到位導致企業后續發展陷入困境

目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多采用BOT模式運營,企業投資參與前期建設,投運后收回成本的方式之一就是補貼。目前,由于補貼滯后,造成資金流動性差,一些企業難以為繼。截至2018年底,生物質發電產業未下發的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金額約為136.8億元,2018年為56.6億元。截至2018年底,未納入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目錄的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約為379.5萬千瓦。另外,如果補貼退坡,企業盈利空間壓縮,高標準下投資成本上升,后續發展將陷入困境。

(3)垃圾發電運行管理成本高企打消企業投資積極性

垃圾處理、焚燒以及鍋爐和發電設備的運營成本高,需要一次性投資,自我收入低。每噸垃圾的運行成本已達100~150元。在處理費用逐漸走低、管理費用持續增加的情況下,企業收入空間一步步變窄。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缺口越來越大的疊加效應下,嚴重打擊企業投資的積極性。要加大垃圾分類措施力度,加快實現垃圾焚燒技術裝備國產化,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噸垃圾發電量,著力降低企業成本。

(4)“鄰避效應”等原因導致個別項目落地難

個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由于臨近居民區、村莊及企業,或位于臨近周邊縣(區)的行政區邊界,居民、企業等對項目建設存在異議,抵制項目建設,項目建設協調難度大,部分項目還有群眾上訪,導致項目計劃完成時間滯后。部分項目由于“鄰避效應”,導致項目建設成本上升。部分項目受地方建設用地緊缺影響,生活垃圾處置設施項目無法如期推進。同時隨著群眾維權意識的提高,部分生活垃圾處置設施規劃土地征收難度加大,進一步影響項目推進。

(5)垃圾發電技術設備大多依賴國外致使實施效果欠佳

我國的垃圾發電產業和國外相比起步較晚,國內大多垃圾發電技術設備也依賴于國外。國內外的生活垃圾熱值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進口設備并不適合國內的垃圾發電廠。應加快垃圾發電技術設備國產化,生產出適合我國的垃圾發電設備,制訂一套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標準體系,提高垃圾處理效率和效益,對污染物進行有效處理并排放,并且使垃圾焚燒發電可以穩定“上網”。

(四)發展趨勢

(1)垃圾焚燒處理廠大型化趨勢明顯

我國在垃圾焚燒發展初期曾建設了一批相對簡易的小型垃圾焚燒處理廠,該種焚燒處理廠多為鏈條爐、間歇式單室(固定床)焚燒爐,燃燒性能較差,焚燒過程難以達到“3T+E(停留時間、溫度、擾動+空氣過量率)”的要求。同時,小型焚燒處理廠一般采用簡單的煙氣處理系統,難以滿足日趨嚴格的環保排放要求。垃圾發電廠規模小會影響企業總體效益。隨著我國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發展,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垃圾焚燒發電運營商紛紛投資建設了大量現代化的大型焚燒發電廠,顯著提高了單廠處理規模。特別是新招投標的城市垃圾發電二期、三期項目可達1000噸以上/日,而之前的垃圾處理規模大多為500~1000噸/日。

(2)垃圾發電布局正由一二線城市逐漸轉向三四線城市

根據《“ 十三五” 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要求,要加快垃圾無害化化處理設施建設,到2020年底,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其他設市城市、縣城(建成區)、建制鎮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5%以上、80%以上和70%以上。截至2018年,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率已經達到99%,基本能夠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但我國城鎮垃圾處理率還較低,尚有很大發展空間。我國垃圾發電在全國范圍內的布局正由一、二線城市逐漸轉向三、四線城市,尤其縣域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尚有巨大的市場空白。

(3)垃圾焚燒技術設備逐步國產化

由于國外技術更成熟穩定,目前國內垃圾發電廠中焚燒爐進口占比60%以上,且主要來自于德國、比利時和日本的爐排爐廠商。在國內則主要形成了以中科院、浙大和清華為代表的三大流派的流化床垃圾焚燒技術。國內的焚燒技術主要通過轉讓或合作的方式進行推廣,其中與中科院合作的公司為中科通用,與浙江大學合作的有杭州錦江等。在引進日本三菱重工的基礎上,國內對垃圾焚燒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和開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錦江集團與浙江大學合開發了對二惡英等污染物有顯著抑制作用的“多相循環流化床垃圾發電”技術,并成功應用在深圳、溫州、杭州。

二、垃圾發電市場潛力

垃圾焚燒潛力市場主要分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存量市場主要指現有通過其他方式處理或未處理的垃圾轉焚燒處理的市場空間;增量市場主要是隨著城鎮化提高,生活垃圾量的增長空間。

從存量市場看,中西部潛力較大,東部部分地區仍有空間。在垃圾無害化處理方面,我國各地區垃圾填埋處理占垃圾無害化處理比例保持著東低中西高的趨勢,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生活垃圾填埋處理量占無害化處理比例分別為40%、62%和64%。廣東、河南、遼寧、陜西、湖南和湖北5省的垃圾填埋市場規模仍舊較大,垃圾填埋年處理量均在500萬噸以上,這些省份的垃圾焚燒處理仍有較大市場替代空間。尤其是廣東年垃圾填埋處理量高達1739萬噸。天津、東北及西部地區垃圾處理率低的城市尚有部分市場增長空間。其中,垃圾處理率在95%以下的尚有黑龍江、吉林、新疆、天津,分別為86.9%、87.2%、91.4%、94.5%;垃圾處理率低于99%的尚有內蒙古、青海、西藏、貴州、云南,分別為96%、96%、96.1%、98.2%。以上區域將是垃圾焚燒的主戰場。

從增量市場看,隨著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垃圾焚燒處理尚有巨大的增長空間。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已達60.6%,而發達國家平均約80%,中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未來城鎮化的人口將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達70%左右,新增2億城鎮人口的80%將集中在19個城市群,60%將在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7個城市群。未來這些城市的生活垃圾將有大幅增長空間。預計,到2022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將超過16000萬噸。

垃圾焚燒產能還將持續增長,未來兩年垃圾發電市場規模有望超千億。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能力(僅包含設定城市)2012~2019年處于持續高投產狀態。截至2018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產能達到36.5萬噸/日,較2012年增長2倍,而生活垃圾填埋產能僅增長20%。據國泰君安證券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底,全國處于運轉狀態的垃圾焚燒項目達到46.5萬噸/日。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2020年垃圾焚燒產能達到59.1萬噸/日。2019年垃圾焚燒市場熱度持續,項目數創歷史新高。據E20研究院數據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全國共計釋放150余個垃圾焚燒項目,總投資額超過580億。考慮到“十三五”收官與待釋放產能充足等情況,2020年有望迎來產能釋放大年。

2018年我國垃圾焚燒在無害化處置中的占比為45%,填埋仍是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垃圾焚燒行業仍有發展空間。住建部規劃中“2020年垃圾焚燒能力將占據總無害化處理能力近53.69%”。再加上今年1月,國發改委發布《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編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快組織編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無疑為垃圾發電帶來重大利好,垃圾發電將在接下來10年迎來更多潛在商機。根據現有數據,結合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增長率,

預計2020年垃圾焚燒發電市場規模將達到3040億,到2022年將達到4062億,意味著未來兩年的增量市場規模將超1000億,具體如表1。

其中: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量數據按近三年增長率平均值估算得出。2019~2022年按增長率6%估算。

垃圾焚燒量占比:住建部規劃中“2020年垃圾焚燒能力將占據總無害化處理能力近53.69%”,按此增長速度,預計年垃圾焚燒占比將在2022年占無害化處理的65%。

清運側市場規模假設以目前垃圾清運費用平均值與焚燒量相乘計算即65元/噸×垃圾焚燒量。

每噸生活垃圾折算上網電量暫定為280千瓦時,并執行全國統一垃圾發電標桿電價每千瓦時0.65元。

垃圾焚燒發電廠造價平均水平2×12MW,垃圾處理能力1000~1100噸/日,總造價大約60000萬元/座。

垃圾焚燒發電廠數量,目前垃圾焚燒發電廠平均處理能力1000~1100噸/日,按照80%左右產能利用率,求整計算得出所需垃圾發電廠數量。

產品推薦

最新案例

版權所有 @ 開封新力鍋爐設備有限公司 豫ICP備12026395號-1 網站地圖